身穿風衣,頭戴棒球帽……照片里的小哥哥酷酷的
然而,一張圖拉回到了現實。彎腰低頭,手握鋤頭……熟練的他正在村里披荊斬棘,開辟著種洋芋的田地。
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審計局95后新入職審計人李浩參加工作的第一天,就扛著被褥來到了業州鎮四方井村,接手審計局鄉村振興駐村工作。
如今,駐村的時間已半年有余,這個城市的小伙能否適應,干得咋樣?聽聽他的故事——
“初來乍到很煎熬,很快就有了一種存在感、成就感”
我自小在縣城長大,初來乍到,不知如何與群眾打交道,更不適應村里的環境。不說別的,每晚孤零零地一個人住在村委會,寧靜寂寞的漫漫長夜實在難熬。
在村“兩委”的幫助下,半年來我走遍了四方井村的388戶人家,掌握了80家脫貧戶和27家低保戶的基本情況。在走村串戶中、在田間地頭上、在矛盾糾紛調解中,我也逐漸走進了群眾的心里,成為他們“信得過的人”。當我走出村委會時,村民都會親切地打一聲招呼:“小李去哪兒?”很多時候還被熱情地邀請到家中坐一坐、喝口茶。
“我們的駐村就是要了解群眾的困難,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?!?/strong>
農村工作復雜,只有你想不到的,沒有你遇不到的。一天,我在走訪“防返貧動態監測三類對象”老張時,忽然聽到一陣哭聲,原來他兒子英才因腎結石病復發,在地上翻來滾去,疼痛難忍。老張一臉憂愁,兒子要住院,卻沒錢租車護送,家中也沒有人去護理。我迅速將情況報告給局里請求支持,村干部聯系租車,就近找護工,費用由審計局想辦法。我與村書記護送英才到恩施州中心醫院住院治療,取出了體內20多顆結石。后來才知道老張一家4口人,3個重度殘疾。
我同村干部一道,為老張做眼疾鑒定,落實好他們一家四口生活兜底保障。上高中的女兒英光是這個家庭唯一的希望,為保證她不輟學,我們將老張一家的境遇圖文并茂地發布到“張氏家族群”求助,得到某企業副總經理張某的關注。他捐資5萬元到縣慈善總會賬戶,委托我協同村干部根據英光讀書所需申請撥付。當把錢交給英光手中時,她淚流滿面。
“不僅要熟悉掌握各項政策,更要把惠民政策用好用活”
在村走訪期間,我多次聽聞“阿海一家現在很困難,日子很不好過”。我到他家走訪時了解到,阿海是返貧動態監測戶,一家6口人有3人身患癌癥,父親因肺癌不幸去世,母親77歲年老體弱,阿?;急茄拾┒嗄昵覈乐孛姘c,妻子在去年4月突發M3白血病,家中還有兩個女兒分別上初一和高一,重重生活壓力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。我向局里報告了情況,第二天局領導便來到阿海家落實幫扶措施。一方面從政策入手,在縣慈善總會籌得善款12000余元;審計局送來米、油,與教育局聯系給兩個女兒落實了1000元生活費;我與村干部一道向民政部門申報落實大病救助3000余元。另一方面從生產入手,審計局職工向阿海家購買豬肉近2000元,為他增加現金收入……阿海不斷道謝,表示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。我也深深地體會到: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,不僅要熟悉掌握各項政策,更要把惠民政策用好用活。
“這碗面是我吃過的人間最美佳肴”
在村里用心辦事,其實群眾都記在心頭。有一次我到鎮政府開會,報送各種材料后回村已是晚上八點多,正在愁今天的晚飯怎么解決時,住在安置小區的村民陳大嬸看見我便問:“小李這么晚才回,還沒有吃飯吧?”
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便硬拉著我進了家門,遞給我兩個椪柑后便鉆進廚房忙碌起來。不一會兒,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就端了出來,這是我吃到的人間最美“佳肴”。
農村還有不少突發情況。今年2月,1組村民饒順超的母親外出時忘記關火,遺留火種,引燃周圍干柴,三間木質房屋失火,發現時火苗已穿透房頂,將家中財產全部燒毀。我迅速與村干部前往現場組織救災,及時上報受災情況,協調相關部門選址,重建住房?;卮逦瘯?,一想到他們家一無所有,我的內心就很難受。我與村書記商量,發動全村的力量,為饒家組織善意募捐。300元、200元、50元不等的捐款匯集到指定賬戶,不到10小時,105戶捐款1.3萬元,40余戶村民捐出自家臘肉、糧油、衣物、被褥等生活必需品,這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四方井村鄉親們濃濃的人情味,還有淳樸的民風。
寫在后面的話——
半年多的駐村經歷已讓李浩早已不再是剛參加工作時那個懵懂少年。他說,“駐村工作屬權力小、責任大,管的面寬、干的事雜,用上面千根線,下面一根針來形容村里的工作最為貼切”。
駐村每天充實的點點滴滴都沉淀在他的心里,經歷的風風雨雨都成為他走向成熟的催化劑。相信這個95后小伙在駐村的路上定能披荊斬棘,一往無前,經歷他滾燙的人生……
文字:何曉源 李浩
圖片:李浩
責任編輯:趙方 |
【關閉】 【打印】 |